
今日灵修:
罪己与罪人(下)
文 | 王明道
生命季刊专稿
请阅读本文第一部分:
罪己与罪人(上)
本文音频为多马弟兄朗读,背景音乐为孙锺玲姊妹钢琴圣乐“救主在等待”:
今日经文:拿单对大卫说,“你就是那人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,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,救你脱离扫罗的手;我将你主人的家业赐给你,将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怀里,又将以色列和犹大家赐给你;你若还以为不足,我早就加倍的赐给你。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,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?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,又娶了他的妻为妻。你既藐视我,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,所以刀剑必永不离开你的家。耶和华如此说,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,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,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。你在暗中行这事,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,日光之下,报应你。”大卫对拿单说,“我得罪耶和华了。”拿单说,“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,你必不至于死。只是你行这事,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,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。”拿单就回家去了。(撒下十二7-15)
大卫却不是这样。他受了先知拿单的责备,立时承认自己的罪说,“我得罪耶和华了。”他没有把责任卸在拔示巴身上,也没有说乌利亚是被约押送到前线丧命的。如果我们是大卫,我们一定会说,“我有罪了,我受了拔示巴的引诱,才犯了这大罪。拔示巴如果不在明显的地方沐浴,我也不至受诱惑。我接她的时候如果她不来,我也不至陷在罪中。这该死的妇人竟把我害到这种地步!还有我那恶仆约押,不该把乌利亚派到阵势极险的地方,使他被杀。如果他不帮助我谋杀乌利亚,我也不至犯这杀人的大罪。这凶残的以色列元帅真是可咒诅的!”不,大卫没有这样说。如果他这样说,他便是第二个扫罗,他便逃不了扫罗所受的咒诅,也免不了被神所废弃。因为大卫不掩盖自己的罪,也不归罪于别人,只是诚诚实实的承认自己的罪,所以神赦免了他,借着先知拿单的口对他说,“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,你必不至于死。”遮掩自己罪恶的被神废弃,承认自己罪恶的蒙了赦免。无怪乎大卫写诗说:“得赦免其过,遮盖其罪的,这人是有福的。凡心里没有诡诈,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,这人是有福的。”(诗三十二1-2)

我们犯了罪以后,可以得赦免,也可以受咒诅。这两种结果的分歧点就在承认罪或掩盖罪,归罪于自己或归罪于别人。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的罪,归罪于自己,神便赦免我们,我们便像大卫那样从神得福。但如果我们掩盖自己的罪,归罪于别人,神便厌弃我们,我们便像扫罗那样受神的咒诅。
无论什么人能把罪归到自己的身上,都不能不在神面前蒙福,在人面前得人的喜爱。反过来说,无论什么人总把罪归到别人身上。就不能不弄得神怒人怨,众叛亲离。承认自己的罪蒙神怜恤,遮掩自己的罪被神厌弃,这个理我们在上文已经详细说过了。现在我们再转过来谈谈罪己罪人与别人的关系。
一个人无论犯了多大的罪,无论怎样损害了别人,亏负了别人,只要他真心承认自己的罪,别人总不忍得再责备他,再追究他的罪。这样一来,大事可以化小,小事可以化无。因为他归罪于自己,不但可以消弥了别人对他的恶感,而且还可以生发别人对他的同情。有时我们看见某甲损害了某乙,侮辱了某乙,以致某乙对某甲起了极深的恶感,总在那里寻找机会,要想对某甲下极残酷的毒手。有一日某甲忽然来到某乙面前,极诚恳地认罪求恕。某乙不但不再想下毒手,反倒与某甲成了朋友。还有时两个人起了冲突,彼此都说对方有错,互相罪责,互相攻击,谁也不承认自己有错。忽然其中的一个人承认了自己的错,求对方的宽恕,对方受了感动,也承认自己的错。昨天互相罪责,谁也没有使对方看见自己的错。今日一个人罪责自己,倒使对方看见了自己的错。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够罪己,不只能消灭别人的恶感,而且还可以感动别人也认罪悔改。罪己不但是在神面前得福的道路,也是处世待人最好的方法。
归罪于别人的人完全不是这样。他们作错了事不肯认错,已经足够惹人厌弃恨恶的了。何况他们再把罪归到别人身上,别人焉能不对他们发生极深的恶感。他们多罪一次人便多树一个仇敌。如果他们常常这样罪人,势必把他们四围的人都变成仇敌。罪己的人能把仇敌变作朋友,罪人的人却把朋友变成仇敌。罪己的人越来越多得人的爱,罪人的人越来越多惹人的恨。这两种人的结果当然大不相同。
最后我们还看见一个罪己的人在德行上一日比一日更有长进。因为他越多承认自己的罪,也必定越多恨恶自己的罪,越多离弃自己的罪。那样,他罪己一次,他的德行便进步一次。唯有那些罪人的人总是把罪推在别人身上,这种人不但不能离弃已经有的罪,他们所犯的罪势必越来越多,越来越大。结果必定完全沉溺在罪恶中,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一个人在一件极小的事上罪己或罪人,看着好像没有很大的关系,可是演来演去,就会演出极不同的结局。起初不过差之毫厘,最后竟至谬之千里。一个极坏的人如果能够幡然悔悟,凡事罪己,几年以后,便能成为一个极有德行的人。一个很好的人如果一时昏昧,凡事罪人,几年以后,便能成为一个堕落不堪挽救的人。
扫罗与大卫在犯罪以前都是很好的王,并没有什么分别。他们两个人在犯罪的时候都悖逆了神,也没有什么分别。可是两个人以后的结果竟是天地悬殊,就差在罪己与罪人这一点上。禹汤桀纣都是特别有才能的人,都是全国的元首,都有着极大的权柄,可是禹汤浡焉而兴,桀纣忽焉而亡。禹汤受天下的爱戴,本来是臣,后来竟为了君。桀纣受百姓的咒诅,本来是君,后来竟落在求为匹夫亦不可得的地步。这四个人的结局有这样大的分别,也就差在罪己与罪人这一点上。
人所以不肯罪己就是因为自高,不肯降卑,不愿因罪己而被别人所轻看。结果反受了神的咒诅,又被人弃绝,受人唾骂。那些存心谦卑承认自己的罪的人倒蒙了神的赦免,得了众人的尊敬爱戴。“自高的必降为卑,自卑的必升为高。”经上的话实在是千真万确的啊。
王明道(1900-1991)中国家庭教会领袖。本文选自《王明道文库精选集第6册·借镜》,第1章“看这些人(上)”,浸宣出版社出版。本刊已获网络播发王明道先生文章的授权。本文欢迎弟兄姊妹转发。

请点击参加祷告👇:
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(Zoom)
守望祷告时间:
北京时间
周一至周五:
早上六点开始,晚上10点结束
每天祷告16个小时
周六:早上6点-上午10点
美国中部时间
主日至周四:
每天晚5点开始,次日清晨9点结束
周五:晚5点至9点
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👇:
https://us06web.zoom.us/j/84491084893?pwd=VTFaWkRMRk5kZ3pYOVkwWGU5eXFkQT09
阅读本刊更多文章,请点击
生命季刊主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