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马色路上的奇遇 (上)
——使徒行传系列信息之十三
文/任运生
生命季刊专稿
请阅读:使徒行传系列
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:
使徒行传9:1-19
使徒保罗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为对等的两段:前半生的扫罗和后半生的保罗。
前半生扫罗:属便雅悯支派,自称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。生长于当时的学术胜地——大数,相当于今日美国麻省的波士顿,中国北京的中关村。拜师当时最富盛名和影响力的犹太拉比迦玛列,按严谨的律法受教,成为极端保守的法利赛人。因为少年得志,才华横溢,精通律法,成为当时犹太公会的七十名议会成员之一,所以是地道的上层社会精英。他的学问、地位,加上年轻的资本,决定其仕途远非今日的世界政治新星所能比拟。
就宗教热情而言,扫罗竭力捍卫以色列一神化信仰,为他们祖宗所事奉的神和祖宗的律法遗传大发热心。因此,当他听到众人传说,拿撒勒人耶稣是基督,是神的儿子,被钉十字架并埋葬后又从死里复活,他极为光火。所以,当司提反被石头打死时,他喜悦司提反被害,并在一旁看守众人的衣裳。但当他看见司提反大义凛然,为这“迷惑人的异教”竟然宁死不屈,便更激发他起来为神大发热心,决心替神清理门户,要将这“异端邪说”斩草除根。
后半生保罗:正是这位铁心捍卫犹太律法的扫罗,突然一反常态地改名保罗,转而传扬他曾竭力诋毁消灭的“这道”,他在主要靠步行交通的时代,足迹遍布欧亚非三大洲,四处奔走传扬福音。又因他曾经被提到三层天,“听见隐密的言语”(林后12:4),因此,他“深知基督的奥秘”(弗3:4)。于是,他将这些默示记录下来,成为新约教会的纲领性文献。保罗共写了新约圣经27卷中的13卷(希伯来的作者不详,但在所有可能的作者人选中,多数人认为,保罗写作此书的可能性仍占50%),所以,如果说保罗差不多写了新约圣经的一半,并非夸大之辞。最终保罗为捍卫主名被砍头殉道,仍是在所不惜,义无反顾。
单是由扫罗到保罗的转变,就奠定了保罗一生的传奇色彩。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?原来,它源自于另一次更富传奇色彩的非凡经历。很显然,作者路加和保罗都将这场经历看得极为重要,所以,它在使徒行传中被重复记载了三次(使徒行传第9,22,26章)。这就是后人所描述的——大马色路上的奇遇!
徒9:1-2的记载构成了大马色路上奇遇故事的起点:“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,口吐威吓凶杀的话,去见大祭司,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,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,无论男女,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。”
自司提反殉道之后(司提反的殉道,对扫罗/保罗的影响是双重的),教会遭受逼迫,而扫罗恰恰是逼迫教会的元凶。“从这日起,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。有虔诚的人,把司提反埋葬了,为他搥胸大哭。扫罗却残害教会,进各人的家,拉着男女下在监里。”(徒8:1-3)
扫罗自己对此毫不隐讳,他自己曾作见证说,“从前我自己以为应当多方攻击拿撒勒人耶稣的名。我在耶路撒冷也曾这样行了。既从祭司长得了权柄,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。他们被杀,我也出名定案。在各会堂,我屡次用刑,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。又分外恼恨他们,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。”(徒26:9-11)

此时此刻,扫罗肩负使命,怀揣大祭司的文书,准备将分散在外的基督徒一网打尽,因他定意要将这“异端邪说”的扩散,在商业重镇大马色彻底终止。
然而,成竹在胸的扫罗没有想到,一场始料不及的大意外正在前面等着他。
“扫罗行路,将到大马色,忽然从天上发光,四面照着他。”(徒9:3)
“我将到大马色,正走的时候,约在晌午,忽然从天上发大光,四面照着我。”(徒22:6)
“(亚基帕)王啊,我在路上,晌午的时候,看见从天发光,比日头还亮,四面照着我。” (徒26:13)
约在中午,正是阳光最强的时候,但扫罗说,这从天上发的大光,比日头还亮,显然不是日光。
有什么光能比日光更亮?先知的书上曾经记载说,“当耶和华缠裹祂百姓的损处,医治祂民鞭伤的日子,月光必像日光,日光必加七倍,像七日的光一样。”(赛30:26)
“四面照着我”,中午的日光应该是从上面照着他,不应该是四面照着,如同现代舞台从不同方位打出的聚焦灯。
“他就扑倒在地。” (徒9:4)
这光具有激光束的能量,将扫罗击倒在地。

尼古拉斯·莱皮西埃曾经作过一幅有关扫罗归主的油画,所描绘的正是扫罗在大马色路上所发生的事件。这幅画招致了不少评论家就技术层面的诸多批评。多数评论家认为,画面过于零乱(messy),光是横七竖八的腿——那匹马的四条腿,扫罗的四肢朝天,还有一个随从的两条腿——就足以使人头晕目眩。但在笔者作为一个门外汉来看,这正是大师画作的可圈可点之处:试想,不可一世的扫罗正在意气风发耀武扬威之时,突然被一束强光击倒在地,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使得扫罗措手不及,四肢朝天,由此所导致的难堪、尴尬和混乱,岂非正在情理之中?
突然从天上又有声音说,“扫罗,扫罗,你为什么逼迫我?”(徒9:4)
这声音似有雷霆万钧之力,让扫罗惊恐不已;
这声音实在威严不可抗拒,让扫罗浑身颤栗!
这是什么样的声音?
这声音,曾发出命令:“要有光!”于是就有了光;
这声音也曾在伊甸园发出,呼唤亚当:“你在哪里?”
这声音也曾呼叫亚伯拉罕:“亚伯拉罕,亚伯拉罕,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。”
这声音也曾在荆棘火焰中呼叫摩西:“摩西,摩西……我是你父亲的神,是亚伯拉罕的神,以撒的神,雅各的神。”
这同样的声音也曾吩咐加利利的渔夫:“来!跟从我!”
这同样的声音也在拉撒路的坟前呼叫:“拉撒路,出来!”
这同样的声音在客西马尼园的一声“我就是”,让全副武装的兵丁扑倒在地。
这同样的声音也曾在十字架上发出“成了”的呼喊,在整个宇宙回荡……
如今,这同样的声音却对扫罗发出厉声的责问:“扫罗,扫罗,你为什么逼迫我?”(徒9:4)
这怎能不让扫罗惧怕呢?
当你认真阅读圣经你会发现,每当神连声重复呼叫一个人时,往往意味着神对当事人紧急或危险状态下的惊醒或制止,或是对错误偏执的责备和纠正,如:
“亚伯拉罕,亚伯拉罕…”(创22:11)
“摩西,摩西…”(出3:4)
“马大,马大…”(路10:41)
而此时此刻,他听到有人呼叫他自己的名字:“扫罗,扫罗……”(徒9:4)
这岂不更让他感受到那当头棒喝的惊恐呢?
扫罗的声音在颤抖,“主啊,你是谁?”
虽然“主”这个字在中文翻译里也可以指“先生”,“夫子”等,比如撒拉也称亚伯拉罕为自己的主,但新约圣经中的希腊文词汇“kurios”,几乎没有例外地用在主耶和华身上。所以,坚定信奉独一真神的扫罗,决不会Naïve(幼稚)地认为,那从天上而来的雷霆般的声音,是出自人的口。
既知道是主,为什么还要问,“你是谁?”
扫罗在等待一个答案,以证实他心中所担心的惧怕,“你现在正在逼迫的岂不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信徒吗?难道那位拿撒勒人耶稣真的如人所传说的那样,是基督,是神的儿子?难道拿撒勒人耶稣真的从死里复活了?”
他所不愿意听到的回答证实了:“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。”
“I am Jesus, whom you are persecuting.”(“我就是耶稣—你正在逼迫的那一位。”)
“I AM—Jesus.”
精通律法的扫罗,决不会错过那“I AM”(“我是”)宣称的非同寻常的意义,而那伟大的字眼现在竟与“耶稣”(耶和华拯救)的名字连在一起。
扫罗吃惊地发现,拿撒勒人耶稣依然活着,这一惊实在是非同小可:一直以来,扫罗竭尽全力,要将信奉这道的人赶尽杀绝,原来,他所激战的对象竟是耶和华神自己!
扫罗啊,你原来一直是与神在作对,难怪祂说,“扫罗,你用脚踢刺是难的。”
如果你倾尽你的心血和气力,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,到头来却突然发现,这件事从一开头就是个错误,你的心情会怎样?我告诉你,那是一种无以名状的痛苦!如果别人教你这么做,你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;如果自己选择这么做,你会有自惭形秽的沮丧。希望你不要有一天发现自己陷于这样的境地。
“主啊,我当作什么?”(徒22:10)
“起来,进城去,你所当作的事,必有人告诉你。”(徒9:6)
主耶稣没有把扫罗留在自忧自恨的懊恼中转身离去,而是满有怜悯地扶起他来,并给他指引正路。神总归是神,而人不过是人。
扫罗蓦然发现,他过去曾经百般攻击的名——拿撒勒人耶稣,祂的话竟带着从天而来的权柄,不可抗拒的力量,叫他俯首贴耳地听从!
“扫罗从地上起来,睁开眼睛,竟不能看见什么。有人拉他的手,领他进了大马色。三日不能看见,也不吃,也不喝。”(徒9:8-9)

何等地讽刺:本来要把追随耶稣的人捉拿下监,现在自己成了耶稣的囚犯;本来要到外邦将信奉“这道”的人带回耶路撒冷,如今却被人牵着手拉到外邦城邑大马色;本来是个张狂咆哮令人恐怖的凶手,如今像小孩子一样地孤独无助任人摆布;本来睁大眼睛审视所有可疑的人,如今却成了一个睁眼却不能看见的瞎子。
扫罗在大马色三日不能看见,也不吃喝,他有足够的时间思索默想他迄今为止的人生,如同电影一样一幕幕呈现在眼前:“扫罗啊,扫罗,你是何等地眼瞎啊!”
这情景正是应验了耶稣的一句话:“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,叫不能看见的,可以看见。能看见的,反瞎了眼。”(约9:39)
然而,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扫罗开始经历了主耶稣那“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”的质变!(待续)
任运生 牧师,在美国牧会;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。

请点击参加祷告👇:
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(Zoom)
守望祷告时间:
北京时间
周一至周五:
早上六点开始,晚上10点结束
每天祷告16个小时
周六:早上6点-上午10点
美国中部时间(夏令时)
主日至周四:
每天晚5点开始,次日清晨9点结束
周五:晚5点至9点
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👇:
https://us02web.zoom.us/j/84769255004?pwd=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
阅读本刊更多文章,请点击
生命季刊主页
|